讓更多的孩子因為聽故事而愛上閱讀,讓更多的大人願意為孩子窩故事,提著「故事便當」的貓頭鷹親子教育協會,是說故事最有力的後勤補給站。
從小,長輩們就愛說故事給李苑芳聽,她一路從聽故事到追著故事聽,長大成為一個「樂在閱讀」的人,她笑說:「我的母親和外婆都是愛說故事的人,母親看了什麼書、哪一部電影,就會熱切的從頭說給我聽。我的外婆更會說故事,家裡養的雞、鴨、花花草草都是故事主角,從她的口中說出來就是一篇篇精采的鄉野傳奇。」
李苑芳深刻體悟到,長輩們播下的閱讀種子,如何在她的生命裡生根茁壯;閱讀種子要從小播下,這是大人送給孩子一生最珍貴的禮物,一個永不背棄的貴人。結婚當媽媽以後,李苑芳同樣用故事餵養自己的孩子;當孩子大了,她覺得應該要將說故事的好處散播出去。
於是,1996年開始,李苑芳率領故事媽媽進入校園,不是進入一般教室說故事,而是去尋找那些令老師頭疼,被貼上「壞孩子」標籤的孩童。長期的陪伴和故事的魔力,讓不願意脫鞋以便隨時逃學的孩子,自動走進地板教室,乖乖坐在書本前面聽故事。這樣的親身經驗,更加堅定李苑芳的想法:「說故事」是拉近人與人距離的最佳方式,是打開閱讀殿堂的一把鑰匙。2000年,李苑芳懷抱著夢想成立了「貓頭鷹親子教育協會」,以推廣家庭閱讀、關懷弱勢兒童為己任。
貓頭鷹致力於推動親子共讀的風氣,經常遇到許多父母覺得自己表達能力不好,不會說故事;貓頭鷹總是鼓勵他們,父母說故事並不需要任何華麗的技巧,更不需要刻意準備道具,只要每天願意花15分鐘以上的時間,用自己的聲音念給孩子聽。只要父母本身對這本書感興趣,聲音自然會帶著感情,誘發孩子最單純的閱讀樂趣,培養孩子成為一個終身閱讀者。
在「說故事」成為最熱門的新興行業的現下,很多家長願意花錢買時段讓孩子聽故事。但是,貓頭鷹志工們卻選擇截然不同的說故事道路。自成立協會以來,志工們以接力的方式深入少年觀護所、育幼院所、兒童病房、新住民、原住民、發展遲緩兒童、單親、低收入戶及危機家庭等,為孩子們說故事,帶領閱讀,貓頭鷹們把這項服務暱稱為「故事便當」。而附屬於協會的【貓頭鷹圖書館】則宛如一座中央廚房,說故事志工細心烹調與供應充滿愛心的「故事便當」,快遞到資源匱乏的地區,讓閱讀深入社會的各個角落;讓無法享受親情的孩子們,或身心有病痛的孩子們,都能暫時脫去生命的苦澀,生命中多一點點閱讀的甘甜味。
引用出處:生活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