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06

藉著日記,一群壞孩子獲得治療和慰藉,得以表達自己從來不敢表達的感覺,看清不堪的過去,有勇氣突破外在偏見造成的隔離,從而獲得一種前所未有的勇氣和往前走的自信。


1994年夏末,加州長堤威爾遜高中的203號教室裡,坐著三十幾個高一新生,全是非洲、亞洲和墨西哥面孔。他們不是加入幫派、吸毒販毒、剛從少年監獄出來,就是來自貧窮的破碎家庭、有學習障礙或墮過胎。除了從小就被貼上「無法管教」的標籤,他們還有三個共通點:恨老師、恨學校、也痛恨彼此。


他們的英文老師是剛從大學畢業、第一次站上講台的艾琳.古薇爾(Erin Gruwell)。正如預期,這個沒有人願意教的班,給古薇爾一個挫折的下馬威,要讓她一個月以內辭職不幹。出身中上階層白人家庭、加州名校的古薇爾,這才發現她和學生們生活在兩個截然不同的世界裡。但理想主義的她,卻不想輕易放棄。她嘗試用這些學生的語言和興趣,去接近他們。


她更震驚的發現,學生會畫一張具有強烈種族歧視意味的漫畫取笑同學,卻對納粹屠殺六百萬猶太人的歷史一無所知。儘管他們自己就是被美國主流社會、教育體系歧視的對象,儘管很多學生身上都有遭槍擊的疤痕,都有親友被槍殺的死別經驗,但他們卻習以為常,視為命定。


古薇爾決定打破這個惡性宿命循環。她兼差籌錢爭取帶全班去參觀大屠殺博物館;去觀賞描述暗中幫助一千多名猶太人逃過死劫的電影「辛德勒的名單」。她帶領學生閱讀猶太少女安妮.法蘭克(Anne Frank)寫的《安妮的日記》。她告訴這群從不閱讀的孩子:「也許你會在書裡發現你自己。」安妮為躲避納粹追殺、躲在閣樓裡的心情,果然觸動了這群長年受制於自己出身和膚色的孩子。


有了歷史的景深,古薇爾把學生拉回現代。她親自掏腰包,購買更多由青少年紀錄戰爭經驗的書籍,送給這些「從未聞過新書味道」的學生,其中一本是波士尼亞少女莎拉塔.菲力波維克(Zlata Filipovic)寫的《莎拉塔的日記:塞拉耶佛烽火錄》。


這些書連結了不同時空的年輕靈魂。每天掙扎在暴力、凌辱、失去親人、學習挫折中的學生們驚訝的發現,透過閱讀,他們更知道自己並不孤單,體會到寬容互信的重要,也看到寫作的力量。


這群從來就被放棄、從來不敢有希望的孩子,因此得到極大的震撼和感動,決定把自己的故事和心情,真實地寫下來。古薇爾鼓勵他們以匿名的方式寫日記,寫他們每天面對的生活、問題、苦惱。寫作變成一種治療和慰藉。藉著寫作,他們得以表達自己從來不敢表達的感覺,能夠看清過去,有勇氣突破外在偏見造成的隔離,從而獲得一種前所未有的勇氣和往前走的自信。儘管許多學生承認,要寫出痛苦的生活經驗是很困難的過程,但的確成為宣洩情緒的管道。


他們也學著將日記和同學、老師分享,因為他們知道無論過去如何不堪,他們都會被理解、被接納,因此不再是辛苦地一個人掙扎。203號教室變成他們的閣樓、他們的地下室,他們一起哭一起笑,一起做從來不曾做過的夢。


引用出處:海闊天空教育網站 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wontbackdown 的頭像
    wontbackdown

    永不放棄-電影情報部落格

    wontbackdow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