活到老就必須學到老,特別是對於自己的傳統文化,曾湘茹是終身學習的最佳典範。
原名是Giwas‧Batu的曾湘茹,目前跟從事航空業的女兒居住在林口,但為了充實自己的文化知識和專業技能,曾湘茹每個星期除了一天去居所附近的養老院當志工外,每星期更數次北上至部落大學進修,來回數小時的車程並沒有阻擋曾湘茹學習的熱忱,甚至在開始加入部落大學課程後,更加投入為原住民文化傳承保留的行列。她除了立志要充實所學所聞,更希望將來能夠成為傳承的一份子。
14歲就到山下就學的曾湘茹離開部落的時間算早,因為路程遙遠,所以國中就離家寄宿在天主堂。曾湘茹的父親過去是警察,所以對子女的教育都非常重視,並鼓勵小孩升學,在幾十年前曾湘茹甚至自費到高雄的護理學校就讀,畢業後北返也繼續以半工半讀的型態進修。在完成學業後,曾湘茹便返鄉服務,在新竹地區的衛生所貢獻所學。從18歲起,她都是以白衣天使的身分守護著民眾的健康,結婚後才再度與丈夫北上打拚,直到退休。雖然家庭生活曾遭遇過挫折,但曾湘茹不因此灰心。她非常重視對子女的教育,不但曾經把掌上明珠送到國外求學,和女兒之間的關係更是亦母亦友。曾湘茹說,對女兒的態度除非必要,不然不會用到媽媽的威嚴,這樣才有辦法跟女兒做到真正的溝通。曾湘茹的女兒很爭氣的在3年前考上華航空姐,讓曾湘茹可以透過親屬的優惠機票價,在退休後能夠有機會到世界各地旅遊。
曾湘茹說她的人生在55歲後,又是另一階段的開始,一開始還曾跟隨慈濟到北美做志工幫助別人,繼續白衣天使的使命,但就在奔波助人的旅途中,曾湘茹開始思考:「發揮愛心幫助人,是不是一定要遠渡重洋,有沒有辦法可以為台灣做些甚麼?」於是曾湘茹便停下腳步,開始尋找可以讓她傳播愛心的地方。
曾經在老人照護工作過,現在曾湘茹每周會固定有一天到居所附近的養老院陪伴老人家。除了因護理專長可以提供直接的照護外,曾湘茹說,最大的收穫,其實是幫助老人家的過程讓她感受到自己仍被需要,讓她覺得仍可以繼續為這社會盡份心力,不但逗老人家開心,陪他們聊天談心,還可以讓老人家感受到溫暖。
除了當老人院的志工,曾湘茹平日也會「揪團」,把社區認識的鄰居們找出來一起做運動,不讓年齡成為絆腳石。因為如此,曾經有鄰居跟曾湘茹說,怎麼感覺她退休後的生活比工作還忙碌?也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,曾湘茹開始接觸到部落大學,在外打拚幾十年後,再度與原住民文化重逢。
目前在學習羅馬拼音的曾湘茹說,很感謝部落大學提供如此優良的環境和課程,讓在都市生活久了的族人們,有機會與原住民的文化脈絡接軌。去年第一次嘗試報考族語認證,但因為不熟悉羅馬字母拼寫鎩羽而歸,不過曾湘茹說,2012年11月她要挑戰上次只差3分就通過的認證,希望通過後能夠有機會加入母語教學行列,成為保存文化的一份子,把泰雅文化教給下一代。
引用出處:立報